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媒体聚焦 >
一场充满文化自信和人文关怀的视听盛宴——写在“中国青岛即墨国际民族音乐季”谢幕之际
更新时间: 2018-01-17

  

      曲终人未散余音犹绕梁。

      1月9日晚9时许,随着“乐无界”世界音乐汇萃音乐会的华美谢幕,为期5天的“中国青岛(即墨)国际民族音乐季”圆满收官。

     音乐季期间,中国音乐协会高校音乐联盟370多所会员学校,800余人齐聚于此,5场音乐会、4场大师讲座、3场民族音乐展演,吸引观众达7000余人次。

      据统计,开幕式当晚青岛新闻网进行视频直播,在线观看人数超过20万;新华社客户端发布开幕式图片新闻,浏览量达52万余人次;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转发此图片新闻;新华网、网易、中国文化报、中国艺术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开幕盛

况。

    “印象中的即墨文化演出,传统柳腔、广场舞、主题歌咏是主角。但是今年以来,博兰斯勒大剧院高雅文化惠民演出不断,这一次更是,高校云集、名家荟萃的民族音乐盛宴连演5天,而且我们都是免费领票入场,文化惠民确确实实走进了老百姓心里”。家住青岛市无棣三路的路先生感慨地说。

      由即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、即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、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音乐联盟共同举办的“中国·青岛(即墨)国际民族音乐季”自5日晚奏响起,路先生一场也没落下。即使雪花飘零的7日夜晚,他和朋友仍奔走在即墨经济开发区博兰斯勒(青岛)大剧院至青岛市区的路上。

      五场民族音乐会,上演撼动心弦的视听盛宴

      中国青岛(即墨)国际民族音乐季之所以火热进行,缘于主办方精心擘画设计、名家倾情演绎的一场场视听盛宴——

      5日晚,“中国青岛(即墨)国际民族音乐季”开幕式——“国艺星辉”民乐专场音乐会上演,著名音乐人陈建国指挥,临沂大学“敦煌”民族管弦乐团演奏,著名二胡演奏家、空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员邓建栋,国际著名二胡演奏家辛小玲、辛小红等名家登台献艺。民族管弦乐《春节序曲》、唢呐名曲《一枝花》《大宅门写意·卢沟晓月》、琵琶协奏曲《云想·花想》《台湾追想曲》《瑶族舞曲》、二胡名曲《赛马》等接踵上演,高潮迭起。音乐会近尾声,在雷鸣般的掌声中,乐团演奏了细腻婉转的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与观众互动。随着清婉的旋律,现场观众轻声和唱,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中。

      在接下来的3天时间里,曲阜师范大学及山东艺术学院民乐专场音乐会,青岛高校音乐联盟民乐专场音乐会,全国高校国乐集萃音乐会相继上演,编钟、古筝、柳琴、琵琶、中阮、扬琴、竹笛...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交织,演奏家们默契配合,浑然天成,细腻而有张力的表演向观众展示了传统艺术的浑厚之力、悠扬之美,将灿烂美好的中华文化呈现在舞台。

      9日,“乐无界”世界音乐汇萃音乐会亮相博兰斯勒大剧院,奏响了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新乐章,为为期5天的“中国青岛(即墨)国际民族音乐季”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这是一次东西方音乐艺术的碰撞与浪漫对话,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交相辉映,多种艺术元素跨界组合,包容与开放巧妙结合,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此实现完美融合:笛子与西方弦乐奏响了别样精彩的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》,古筝与西方弦乐演绎了荡气回肠的《忆梦》《云裳诉》,管弦交织,声声传情,现场观众沉醉其中,深深被中华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魅力所震撼。

      四场大师讲座,传递民族文化自信

      音乐季期间,中国音协高校音乐联盟2017年会、4场名家讲座,对提升“文化即墨”品牌内涵、传递民族音乐希望具有非凡的意义。

      5日上午,中国音协高校音乐联盟2017年会在即墨经济开发区科创中心报告厅举行,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音协高校音乐联盟主席徐沛东出席会议。年会上,专家们济济一堂,围绕《民族音乐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》这一主题,深入探究了民族音乐发展现状、存在问题,并就如何培育民族音乐艺术发展环境、传承与创新民族音乐等各抒己见、建言献策。

      6日下午,徐沛东以“文艺创作的回顾与展望”为题,结合亲身经历、创作体会,深入地阐述了如何建立文化自信、如何进行文艺创作的继承与创新。

      对于文化自信,徐沛东认为,自信来自于对优秀中华文化的继承。所谓继承,是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尊敬,这是每个华夏子孙的责任。“我们有责任继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,而不被外来文化所冲击。同时,我们应有创新的勇气和创新的本领,发展自己的文化,这就是文化自信。”

       围绕“文艺创作的继承与创新”这一话题,徐沛东的精彩讲解,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。他说———

      艺术发展一定是人性的、科学的。所以文艺的特点,首先要尊重规律,其次要勇于创新,不能墨守成规。不管是表演者、演奏者还是创作者,每个行当都要遵循这一规律。

      艺术创作贵在创新,既要提防死板的“学院派”,也不要迎合,迎合带来的恶果就是作品浮躁、没有深度,不能感动人。

      继承与创新永远是文艺创作两个不可或缺的方向。没有继承,优秀文化留不下来;没有创新,文化则不可能发展。继承和创新都不能偏废。

      创作者要培养本身艺术之外的修养,要有知识、有认识、有高度。只有这样,才能使自己的艺术创作鲜灵活现,富有生命力。

      创作者要有工匠精神,“手艺”要好,基本功要扎实。灵感不可能一下就能转换成作品,有了过硬的“手艺”,才能随心所欲地为思想和精神服务。

      徐沛东还以成名曲《我热恋的故乡》为例,精彩阐释“音乐语言的民族性”:“我从河北梆子中获取元素,把它变成了我的东西。大部分中国歌曲讲究一种韵律的平衡,这首歌曲在当时打破了这种平衡,这一点是我从西方音乐中借鉴而来。这首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,所以歌曲出来后,很快被老百姓喜爱。”

      此外,著名古琴演奏家、中国琴会副会长、天津古琴会会长李凤云作了“品自高洁梅花声———古琴名曲欣赏”的讲座,民族音乐学家、胡琴演奏家谭勇作了“康巴弦子歌舞来———蜀派二胡名曲欣赏”专题讲座,将民族音乐送进了校园;山东艺术学院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、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郝益军作“山东笛乐的历史传承与发展现状”专题讲座。三位大师当场演奏了广为流传的名曲,并聆听指导了学生们的演奏,就演奏的状态和曲调的内含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交流。那古朴、稳重、深远、明亮、悠扬、欢快的民乐乐声,令现场观众从中领略了流转千年的古风雅韵和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。

      三场民族音乐展演,尽显青年民乐继承者风采

      中国民族乐器源远流长,为了弘扬传统文化,坚定文化自信,让更多的市民走进民乐、了解民乐、热爱民乐。“中国青岛(即墨)国际民族音乐季”期间,还举办了三场国际民族音乐季展演,尽显青年民乐继承者风采。全国三百多家艺术院校的师生代表同台演出,他们来自华北、华中、东北、西南等多个区域,展示了古筝、古琴、竹笛、琵琶、管笛、二胡、马头琴等民族乐器和多元化音乐艺术,以独奏、合奏、重奏、齐奏等多种形式,将国乐独特魅力及风华神韵传递给观众,展示了青年一代传承、创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和风采。

      “中国·青岛(即墨)国际民族音乐季”系列活动的举办,收到了预期的效果,对于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搭建即墨对外文化交流桥梁,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,提升“文化即墨”的品牌内涵,加速文化产业聚集,打造区域文化‘新地标’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。”